发布时间:2009-05-21
新闻来源:本站原创
作者:管理员
浏览量:834
盖西京
2007年7月3号,我们陕西经贸代表团一行37人踏上了去俄罗斯的征途,参加俄罗斯-中国年的经贸活动。7月4号14:30分,搭乘着我们全体团员的国航飞机从首都机场腾飞而起,把我们带向了遥远太空
(1)入关
出国跨境不是第一次,曾经去过与我们山水相连的越南国和港澳特区,由于那里的人们长像酷似我国南方同胞,大多会汉语,人民币又流通,所以毫无出国的感觉,也很少炫耀。这次坐飞机到洋人特征显著的欧洲国家,在我看来,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国。因此,兴奋之心情可想而知。
空中客车很大,能坐500多人,都是老外(除我们外),大家虽然兴奋,但长时间空中飞行,又使大家增添了一丝忧虑,好在是祖国的飞机,
飞机经过九个多小时的飞行,于当地时间下午七点半(北京时间晚十一点半)降落在莫斯科机场,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。长时间空中封闭,使大家迫不及待的走出舱门,大踏步的奔向验关大厅。大厅并不大,据说在我们到来之前是空荡的,我们到来之后,显得有些拥挤。大厅的设施也简陋陈旧,与我国相比差距很大。验关通道开了三条,一条是俄罗斯公民专用,另两条是外宾专用。俄罗斯公民专用通道的过关速度较快,外宾专用通道的过关速度非常慢。验关人员没精打采、漫不经心的工作状态,使我们这些来自改革开放多年,习惯了快节奏、高效率的中国外宾,感到十分的惊讶和不满。黄头发、大鼻子、蓝眼睛的外宾通关相对容易,时间也短。被我们团嘻称为当地人的老W同志,通关就相对容易。而我们这些黑头发的外宾通关,就增加了海关人员的工作难度,要受到特别的关照,首先是在网速极慢的陈旧电脑里调出个人资料与护照进行详细对比,其次是将护照与真人对比,每个人的面部都要被扫瞄多次。大家对此颇感不快和不满。虽然我们都心无鬼胎,但被海关公务人员如此近距离的反复观察,即是再好的心态也难保持平常,特别是面对漂亮的俄
两个多小时的通关,使我们体会到了俄罗斯人低下的工作效率,大家虽不愉快但也能理解,因为让他们发现我们的差别如同我们发现他们的差别一样,都是很困难的。地陪告诉我们:俄国人性子就是这么慢的,在这里千万不能急,急也没有用。今天你们通关的时间就算快的了,用五六个小时通关是经常性的。宾馆里住宿登记更慢,你们早作心理准备。听了地陪的解释,大家多少得到些安慰,心情也逐渐好了起来!
师夷长技以制夷,还要在国外呆十几天,遇到恼火的事要向西方人那样:耸耸双肩、缩缩脑袋、弯曲双臂、展开双手——无奈,什么烦恼、烦心、烦人的事都可化解。
(2)初到莫斯科
机场距莫斯科大约一小时的路程,大家初到俄罗斯对一切都好奇,坐在前往莫斯科的大巴车里,边看外景边听地陪的介绍。地陪是一位中
汽车行驶一个多小时后进入莫斯科市区。城市建筑物基本是旧的,阳台很少、很小,只能做摆设。导游介绍:莫斯科的建筑分三类:一类是彼得大帝时期的建筑,质量最好,最美观,租金或售价也是最贵的,这类建筑莫斯科比较少。第二类是斯大林时期建筑,这类建筑庄重、宏伟,楼层不高但很长很宽,门窗非常小但里面的空间很大。第三类就是勃列日涅夫时期为解决大量工人和干部住房问题于70年代在郊外修建的,楼房很长很宽、直线形状,黄色为主,容量大,一栋楼房可以住几千户,又称联合舰队式楼房,这类建筑质量最差。
莫斯科的汽车非常多,据介绍平均3人就拥有一辆车。在俄罗斯汽车没有强制报废的规定,只要车能开你就可以用。二手车价格也非常的便宜,因此,我们看到了最破旧的拉达车与最新款的宝马、奔驰车同道而行的情景。当然这也表明了当前俄罗斯贫富悬殊的程度。虽然有这么多车,但莫斯科空气质量却非常好,原因主要在于在莫斯科市区中央有非常大的一片原始森林。也许是时间太晚的关系,莫斯科的街道显得冷冷清清,看不见商业大楼和醒目的商业门面,五颜六色的广告牌非常少,人行道上也很空旷,没有那种人潮如涌、沿街摆摊叫卖的商业氛围和喧嚣。
莫斯科在我们这代人心目中的地位,是与美国首都华盛顿并列在前茅的,它开始是社会主义的红色首都,我们都很向往。后来变修了,我们就举着拳头打倒它,再后来它不修了,我们就放下自己的拳头,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。最后,真的变了颜色,我们除了感到痛心之外,就是担心广大的苏联人民日子咋过呢?今天,当我们到莫斯科后,感到与想象有很大差距。
(3)食宿异国
汽车在莫斯科一条非常寂静的大街上停下,导游告诉大家下车就餐。肚子早就饿了,急忙下车后,四下张望,不见饭店踪影,心生疑虑,是否搞错?导游将我们带到马路对面的一栋大楼下,上了几个台阶,推开了两扇紧闭的小红门,进去以后,里面竟是一家中国餐馆,餐馆面积不大,约七八十平方。老板是东北人,装饰完全中国化,供的是中国佛,服务员是中国娃。我们到来之前,生意显得萧条,仅有两三个俄罗斯人就餐。导游告诉我们:中餐很贵,在国外只有富人才吃得起,闻听此言,大家心情豁然。八菜一汤端上桌,大家狼吞虎咽,全顾不得了吃相,一桌子丰盛的中国大餐,很快被风卷残云般的一扫而光。菜味基本正宗可口,并未因水土的原因而变异,大家吃的比较满意。也有少数同志嘟嘟囔囔,埋怨没有面条、馒头和油泼辣子,这些同志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外国人,还以为是在中国陕西,想吃啥就有啥。饭后,我们立即驱车,赶往我们今天的目的地——卡卢加州。
卡卢加州,位于莫斯科南方稍偏西的方向,距莫斯科大约150多公里,汽车需要行驶二个多小时,大家正好可以在车上休息,缓解一下疲劳。
车上一觉醒来,已到酒店门口,下车、取行李、登记三部曲顺次进行。首次入住国外酒店,环视这个四星级酒店的大厅,并不觉得宽敞。在大厅通往客房的进口处,端坐着一位神情非常严肃的老布尔什维克,估计是在履行着保安的职责,鹰一般的眼神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。前台里面小小一点面积,拥挤着两个大个头的俄罗斯姑娘,正在紧张的办理住房登记。正如地陪告诉我们的那样,登记很繁琐,护照和落地卡(入关时填写的一张卡片)是有效证件,缺一不可。据地陪讲:落地卡非常重要,千万不能丢失,在俄罗斯所有酒店都必须要这张卡片,如果没有或丢失,就没有酒店给你登记住宿。你离开酒店时,当地公安要在卡片上盖一个章子,这样,你在俄罗斯的全部行程都记录在这张卡片上,等到你离境安检时要收回。如果丢失,那就麻烦很大,甚至都有不准离境的危险,所以大家都小心翼翼将落地卡与护照、美元放在一起,装在口袋的最深处,唯恐丢失。登记一个一个的进行,也许是思想早有准备,感觉还不是太慢,大家相继拿到了钥匙,老布尔什维克监视着大家进了自己的房间。俄罗斯宾馆是不允许随意调换房间的,即使一家人也不行,真是呆板、僵化到了极点。更让人好奇是:将房间钥匙拴在一个形似秤锤的金属材料上,掂在手中沉甸甸的,对此,大家反复揣摩但始终没透。
房间里面感觉还挺好,宽敞明亮,该有的都有,还有电吹风。 就是不提供开水、牙具和拖鞋,这倒无妨,我们是有备而来,自带的有烧水壶、俄罗斯专用转换插头、洗漱包和拖鞋,中国人就是这样,考虑问题细致周密、万无一失。
烧水泡茶是大家第一需求,但是我们带来的俄罗斯专用转换插头竟然无法使用,这让大家多少有些焦急和不安,一个中国人,一天都没有喝到烫嘴的热茶,其中的滋味外国人难以理解的。个别同志不甘心,企图对专用转换插头进行技术改造,最终还是没有取得成功。承揽这次购买插头项目的同志自知这次错误犯大了,自责的就没有停,大家相劝一番,把责任最终归咎为俄罗斯不采纳国际标准的原因上。有人提议:开水喝不成了,方便面也泡不成了,各种用电器也充不成电了,小酌一杯,睡觉!大家赞同,于是便迷迷糊糊的进入了俄罗斯的第一个梦乡